网络陷阱多面试需谨慎
浏览量:1189 时间:2020-12-24

"秋招内推不多了,抢完就走!"履历表可以不经过筛选,直接通过笔试,通过后就可以参加面试了…对那些忙于寻找一个好实习机会,好工作的求职者来说,这些充满诱惑的词语无疑是让人心动的。在“秋招”季节,如果能找到一条捷径,那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去获得理想的工作。


一、诱惑陷阱,有很多隐患。

"秋招内推不多了,抢完就走!"履历表可以不经过筛选,直接通过笔试,通过后就可以参加面试了…对那些忙于寻找一个好实习机会,好工作的求职者来说,这些充满诱惑的词语无疑是让人心动的。在“秋招”季节,如果能找到一条捷径,那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去获得理想的工作。

有些在线中介平台就是抓住了学生想进入名企实习的心理,推出了“内推付费”项目。这类平台往往宣称与众多企业合作,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内推大学生到企业实习,但获得内推资格需要支付数百至数万元不等的费用。有些实习人员交了钱,拿到的职位往往与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不符,但也不能退款;还有一些实习人员因为推脱责任,得到中介的反馈说“我们尽了最大努力”;更有甚者,被中介声称的“提前500元安排笔试保过”所吸引,可收费后再也联系不到中介。

除与知名企业合作外,某求职平台还称“目前已与200多名世界500强顾问合作”,另一家中介提供了“900多名全行业精英在职导师名单”,覆盖多个领域。但是这些顾问大多是化名,真假难辨。

另外,求职者在选择了借助平台的方式之后,会向中介暴露大量的个人信息,如果中介平台上有漏洞,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,存在安全隐患。



二、涉嫌从事传销活动。

目前网上常见的工作平台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简单地分享招聘信息,另一种是通过吸引求职者支付费用来购买课程或内推资格来赚钱。网上求职中介以其信息丰富、传播效率高、成本低廉等优势,成为联系企业和求职者的重要载体。但是,平台提供的信息却鱼龙混杂,大学生刚步入社会,往往防范意识较弱,又急切寻找理想职业,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。

有的平台通过讲课、咨询等方式对求职者进行求职辅导,提高求职者的求职能力和竞争力,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。但是有些通过收费来提供内推资格的平台,多半还会让求职者加入微信群,向朋友圈推荐信息,涉嫌传销;而且内推资格通常只是平台的承诺,真实性和有效性都有疑问。

此外,有专家指出,内推收费可能涉及欺诈。中介人如果没有得到企业的许可,却推出了“付费内推”项目,就涉嫌虚假宣传行为。如果企业确实与中介勾结,而中介又向求职者提供了内推服务,这其实就是企业变相地向求职者收费,而且法律不允许这样做。

实际上,现在的招聘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,找工作的人,没必要再花冤枉钱去找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信息。不要让第三方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欺骗应聘者。


相似推荐

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