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善良的人越可怕
浏览量:3790 时间:2021-01-14

各位,这是第一课,今天分享一下社交心理学。俗话说的好,马善被人骑,人善被人欺。这句话告诫我们,走上社会以后,不要太善良。

各位,这是第一课,今天分享一下社交心理学。俗话说的好,马善被人骑,人善被人欺。这句话告诫我们,走上社会以后,不要太善良。

职场老实人

人生中,我们常常看到“好人”被欺负。例如,加班加点的工作,脏活累活总要丢给他们,即使是蒙羞的人,不但不心存感激,反而会恶语中伤这些“老好人”。


很多年轻人在进入社会的初期,内心都是充满热情的,充满了热情,内心也多了柔软,所以往往容易被“欺负”。例如,当你实习的时候,经常无法学习技能,而只是学会了一种手艺。许多人都要感慨:做个好人注定要被欺负吗?


不守规矩的人

在社会学上,没有节制的好意就是罪恶。那什么叫不守规矩的善良?责任没有明确的界限,明明应该由别人来完成,你却出于好心去帮助别人。比如说今天该轮到小王加班了,结果小王不经意地编了个理由,加上夸张的口吻,你一心一意地帮他加班,这就是“心地善良”。


而且越是节制好的人,往往越容易遇到自私的人。自私的人,在既定的规则下是不能生存的,规则会迫使他们改变,可一旦有“老好人”出现,他们也会找到可以压榨、欺凌的对象。


想象一下,本来你就是要加班,而周围的同事都不愿意帮你加班,那你还有可能找借口逃避吗?假设你意外地得到了一个“老好人”的帮助,那么当你第二次遇到这种情况时,你还会下意识地想起他吗?身边的同事都看在眼里,他们遇到同样的情况,会不会也想到他呢?


混淆了善的概念

“仁慈无度”的可怕之处在于,它不仅会模糊责任的界限,而且还会模糊仁慈的概念,从而诱导一群自私的人。仁慈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帮助别人,仁慈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而不仅仅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


我们每个人都被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所鼓舞,成为一个好人,而不是一个没有节制的好人。前一种是帮助弱者,后一种是不加筛选的帮助所有人。


更糟糕的是,这样的好脾气也会变成一个人的性格弱点。执著于“好形象”的人,自尊心较差,缺乏自信心;


就是那些自私的人,也会把“判断一个好人”的权利交给别人,让别人来判断他是否善良。其本质是一种“自卑”心理,其行为背后的动机不在于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,而在于“取悦他人”。


因此,并非社会不需要“善”,而是社会不需要“无节制的善”。帮助弱者,诉诸公平正义,追求人类共同的幸福,才是真正的善良。

善良的人很可怕

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弱势群体让座,为不公平的事情发声,奔走等等。但帮助贪得无厌、利己利己者的善行,并不是真正的善行,反而会滋生贪得无厌、欺善怕恶等恶习。

相似推荐

更多 >